老子认为,人从道中来,终回道中去。而明道之人在身体的生命终结之后,可以坦然地回到道中去;不明道的人,则会后悔自己这一生白白地度过了。正因为人的生命是短暂有限的,每一个人都不甘心,自己就活这么几十年,生命就永远地消失了。但是明道之人,真的能没身不殆吗?而怎样才能真正成为明道之人呢?道学,在中国民间有着深远的影响,古往今来,有多少人去求道、修道,甚至连农民起都会打起替天行道的旗帜。
宇宙万物是怎么产生的,有人说是宇宙大爆炸后产生的,也有人说万物是在逐渐演化中产生的。而老子告诉我们,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,所以中国人常说,无中有生。但是“无”和 “有”,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,“无”中怎么能生出“有”来呢?老子所说的“无”,是一种什么状态,而“有”又是什么含义呢?人指责天地不仁,任万物自生自灭,天指责圣人不仁,任百姓自生自灭,人和老天的这段对话,就像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,但是老子通过这段对话,是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?
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告诉我们,“道”无处不在,却即没有形状,也没有声音,看不见 摸不着,即无法用语言来形容,也不能用五官来了解。那么,这个道究竟是什么?它对于人们的生活,有哪些重要的影响,人类社会为什么一定要“依道而行”?
《道德经》讲的是“道”和“德”。对于中国人而言,道德,就是一种信仰。几千年来,凝聚中国人力量的,不是宗教信仰而是道德。那么,道和德究竟是什么关系?如果说,“道”存在于天地之间,就是大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,那么德是什么?又存在于哪里?
老子说:人生有三宝,持而保之,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敢为天下先。对于现代人来说,“慈”是很好理解的,但是“俭”似乎难以做到,因为中国社会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,社会上追求高消费,互相攀比的现象比比皆是。然而这些现象,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祸患?老子所说“不敢为天下先”的真正含义,又是什么呢?节俭,本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之一,但是现在,中国经济高速发展,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,于是有人开始鼓吹,只有高消费,才能刺激经济的发展,因此社会上的奢华之风渐起。那么,在物质相对丰富的现代社会,我们究竟还要不要坚持节俭呢?
www.5aoks.com
人生苦短,每个人都希望自己,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间,活得有价值,但是人生的价值,究竟体现在哪里,老子的《道德经》告诉我们,人生的最高价值,就是行道,那么道在哪里呢?老子说“道法自然”,既然道就是自然,自然就是道,那老子为什么不直接说自然,而要说道呢?
